费县梁邱西村:加强民族团结 打造最美村居
| 招商动态 |2016-09-20
梁邱清真寺
民族村居全景图
梁邱镇梁邱西村位于临沂市费县梁邱镇驻地,土地2642亩,其中耕地面积600亩,772户,2642人,其中回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6%,是县政府命名的民族村。该村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市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十八大、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统领,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主题,广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镇委镇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村居基础设施完善,民居住宅布局合理,村容整洁卫生,村居绿化美化,干群关系融洽,邻里友善和睦,各民族相互尊重包容,有力维护了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促进了民族经济发展,提高了群众生产生活水平。2010年被省政府表彰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2013年被市民宗局表彰为是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并多次被省、市、县、镇授予“民族团结模范村”、“招商引资先进单位”、“先进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高度重视、组织健全
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到党和政府工作的大局。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是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形成的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重要举措和有效载体。梁邱西村是一个回民占多数人口的少数民族村居,也是费县最大的回民聚居村,民族团结创建工作的贯彻落实关系到梁邱镇乃至整个费县的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所以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压力大、责任重,为此,村两委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始终站在全局高度,将民族领域的团结稳定工作作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生命线,健全了各项组织,一是成立了书记任组长,主任任副组长,两委成员参与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制定创建工作措施,并对涉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帮扶、教育、清真食品监督管理等问题进行专题研究;二是成立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参与的民族团结进步促进会,充分发挥少数民族干部、党员作用,营造良好氛围;三是把少数民族党员干部和阿訇纳入寺管会,充实人员,加强力量,充分发挥寺管会和清真寺阵地作用。在健全各项组织的基础上,加强组织成员学习教育,提高依法为民办事水平。先后多次组织两委成员和民族界代表外出参观考察学习,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眼界,拓展思路,增强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带领群众致富本领。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巩固发展
宣传民族宗教政策法规,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民族关系融洽。一是广泛开展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在十月份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定期对村内少数民族干部和群众进行民族政策教育。抓好对青少年的宣传教育,利用寒暑假期开展青少年文化培训班,使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法规深入人心。二是开展争创法制示范村活动,利用村办公室,积极落实好“四个一”措施,即在村内建立一处法制夜校、设立一条法制宣传街、每户有一本普法教材、每季度上一次法制课,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群众依法办事的水平和能力。三是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建设。以村办公室和清真寺为阵地,精选有关内容,制作高标准版面,张贴在村办公室和清真寺院内外墙体,建成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通过组织各族群众、中小学生到基地参观学习,收到较好效果,使教育基地切实发挥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促进民族团结方面的积极作用。四是开展经常性的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建立与少数民族代表人士的联系制度。通过定期走访、看望谈心和节日慰问等方式,与代表人士保持密切联系,随时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加深了解,增进感情,广交朋友,强化“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观念,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妥善处理和及时化解涉及少数民族群众的矛盾纠纷。
少数民族经济进一步发展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团结是基础,进步是保障,提高全村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是目的。面对人多地少、驻地村交通便利、少数民族特别是回族群众有经商传统这一优势,村两委认真研究,因势利导,确立了“以工养农,以商养农”的发展思路,积极鼓励广大村民经商办企业。一是打造载体,营造商业发展良好环境。充分利用沿街商铺,鼓励群众自主经营,发展工商业户。在原来阴历2、7东村大集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在本村设立4、9大集,并针对露天集贸市场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中心镇建设的需要这一实际,为把村西市场打造成梁邱镇乃至费县西南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村决定对村西大集进行改造,2011年动工至今,投资240多万元建成了集贸市场沿街商贸楼,规划面积18000平方米,投资60多万元将市场主体建设成大棚式框架结构,建设销售平台摊位600余个,为进一步提高市场品位,确保安全,下一步将预算投资70多万元,规划建设办公室、卫生室、厕所等基础配套设施,促进西市场发展,营造良好商业发展环境。二是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村两委克服困难,说服群众,投资60多万元,规划建设了村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发展民营企业,现发展板材加工企业8家,大理石厂2家,腰带厂1家。在各方面的带动下,我村80%以上户从事工商业,主要经营大理石、绣花、面粉、腰带加工、板材加工,清真糕点加工、清真餐饮、牛羊屠宰、客运、货运、沿街门头等,人均年增收2000元。
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方针,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强化村级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在村委大院建设文化健身广场,安装体育健身器材,为群众提供健身场所。二是高标准建设了村便民服务室、卫生室、图书室、活动室,为居民生活、娱乐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三是为节约土地,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改善广大群众居住条件,规划了占地60亩的海龙花园居民小区,该工程分三年三期完成,规模为十幢,预计投资5千万元,可入住720户。现海龙花园第一期工程2座居民楼已竣工,60户居民搬入新居。四是针对村内道路狭窄,坑洼不平的现状,对村内道路实施全面整修、硬化改造工程,解决群众出行难的问题,该工程共10公里,设计路面宽为4米,总投资180万元,现投资50余万元,已完成近3公里。